“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天上有雨,地上有流水,水活万物,故称“雨水”,朋友们,今天我们迎来了春天里的第2个节气——雨水。
雨水节气的到来,就预示着气温要慢慢回升了,降水量开始多了起来,万物开始争着萌芽向上生长,春暖花开的日子要来了。
不过大家要注意,此时气温不稳定,要谨防“倒春寒”的侵袭,而且每年雨水过后很多人非常容易出现牙龈咽喉肿痛、扁桃腺肿大、头昏脑涨、感冒、没有食欲、肚子不舒服等各种问题。
那么接下来的15天很关键,我们的养生工作主要是3个方面:防寒湿、排浊散内热、健脾胃;具体怎么做,白术都会一一给大家说说,希望我们都能舒服过春天。
防春寒,千万捂好这3处
雨水节气常被比作是“春天里的冬天”,因为雨水期间湿冷空气是很常见的,地气比较寒凉,因此最关键的就是做好“春捂”。
后续一周多地大降温,大家做好保暖措施
“先是春光无限,然后寒冬重现”,此时天气变化无常,大家千万别急着脱掉老棉袄,而且该捂的地方要捂好,这样既保护了骨头不受冻,又不容易感冒,到了夏天还不容易拉肚子,一举三得。
从雨水节气开始,一直到清明前后,身体这3处要捂好:
①头颈部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倒春寒”的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等,而我们的头颈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
因此外出时要戴好帽子和围巾能防寒保暖,早上起来还可以用手干梳头100下,有利于头部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
②腰眼部
腰是肾之府,此处一旦受寒,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
气温比较低时,除了穿好棉袄,有空就可以用双手搓腰,每次50下,能温暖腰肾。
③膝足部
保护好膝盖和小腿可以聚阳气,一年少疼痛,平时多按揉膝盖处和拍打小腿处,直至微微发热,这对于膝盖酸痛、膝关节炎、腿痛都有一定的调养作用。
健脾祛湿灸3穴
当寒湿侵入人体,首当其冲的就是脾胃,湿气困脾,人就很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口气重、腹胀、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涩滞不畅、水肿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明显的四肢无力、嗜睡、哈欠连天、精神不振等春困现象。
在此期间坚持艾灸委中穴、丰隆穴、足三里,能起到健脾祛湿、温阳通脉的功效,每个穴位艾灸5-10分钟,前3天连续灸,后续每周灸2-3次。
委中穴,在腘窝的中心点上,属膀胱经,而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就是这个通道上的一个重要排污口。
丰隆穴,在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相对鼓起的位置,是一个祛湿大穴,配合委中穴能起到健脾、化痰、利湿的效果。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直下3寸,是健脾和胃很常用的穴位。
想要护脾胃,除了艾灸平时饮食还可以多吃甘味食物,比如山药、大枣、扁豆、胡萝卜、芋头、土豆、南瓜、桂圆等,少吃酸味食物,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固护脾胃阳气。
在太阳升起之后,宜出门做做锻炼,比如打太极、游龙拳、八段锦等。
散热排浊喝1茶
雨水节气,其实是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痰湿、郁热的季节。
明明身体没什么大毛病,但总感觉哪里都不舒坦:
晚上睡不好,易惊醒,白天又犯困;
嘴巴、鼻子很干燥,喝水也只能缓解一阵子;
总觉得喉咙里有痰,说话声音也很沙哑;
容易发脾气,遇到一点事就情绪波动;
......
那么此时,散热排浊也是重点,浊气不排出,清阳之气就难以升发,此时白术推荐喝道茶,能帮助化内热、排污浊、解春困:
雨水节气,正是各种海菜大量的时候,海菜富含钾以及其它多种微量元素,凉拌、炒菜、煲汤都不错,而且常吃海菜有助于利尿消肿、调节血糖和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