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到凉爽的转折,那么寒露就是从凉爽到寒冷的一个转折点,是天气转冷的象征,我们开始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
在这种季节交替的日子里,是最容易生病的,但记住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3个要点,秋冬自然会健健康康的!
寒露节气后寒意猛增,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此时是固护体内阳气,滋养体内阴精最重要的10天,养生需要遵循封藏阳气、蓄养阴精。
1、晚秋"三暖"为第一重
寒露已接近秋天的尾声,昼夜温差巨大,早上起来时,吹来的风不再凉爽,而是像刀剑一般,多了些刺骨的冷意。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这段时间是感冒高发季,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暖,适时添衣!
一暖脚:谨防感冒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自寒露起,露气开始变重,寒气极易入侵人体。
因此,寒露节气应尽量少穿拖鞋、不露脚踝,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
热水泡脚,胜过补药!
寒露后,建议晚上用热水泡脚,冬天怕冷的朋友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祛病延年、缓解头痛的效果。
二暖颈:头颈舒畅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是人体的十字路口,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注意给脖子保暖,能够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建议大家在寒露过后尽量穿一些高领,立领的服装,或者也可以在脖子上披一条围巾帮助保暖。
可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可有效缓解疲乏,改善颈椎功能。
三暖腹:化解寒气
腹部有脾胃经、肝肾经等重要经脉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极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此时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晚上睡觉的时候注意盖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
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揉腹、捂腹,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能有效避免寒气入侵!
2、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阳气开始收敛,此时的养生需要注重人体阳气的积蓄。
在起居时间上,应当顺应节气做相应的调整,以早睡早起为宜。这是因为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以促进阳气的收敛,使肺气得以舒展,避免血栓的形成。
注意:寒露运动时间不应太早,晨起气温低,容易造成身体素质较弱者(中老年人)感受寒邪,运动不宜过量,全身微热、微微出汗为宜。
3、不要憋尿
寒露节气不少朋友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很多水,导致夜尿的频率增加。
很多朋友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觉,这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进入寒露节气后,秋病也进入高发期,尤其以肠胃病多见。
胃部偏寒的人要注意饮食温和,忌食生冷,寒露吃这3根,冬季身子扎稳根!
1、山药—健脾补肺
经常食用山药可以补虚强身、健脾补肺,且山药具有阴阳兼补、不燥不腻的特点,尤其适合在寒露时节吃。
2、莲藕—滋阴润燥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此时吃它正当,莲藕营养丰富,具有滋阴清热、润燥止渴、养心安神、补益气血的作用,多吃些莲藕,还能缓解秋天的干燥。
3、红薯—通便排毒
红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佳品,《本草纲目》说道:“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每天吃一个红薯是最健康的养颜排毒食法,不过红薯最好在中午的时候吃哟。
此外,寒露时节饮食宜“收”,少吃辛辣发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肉桂、花椒等。
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如豆类、花生、芝麻、南瓜、萝卜、银耳、百合、梨、苹果,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
每日早餐宜吃温热的粥食,可添加大枣、山药、莲子、栗子等各种润燥食材,加强健脾暖胃、益气养阴、润燥养肺的作用。
2个动作让你气血通畅少生病,胜吃老母鸡百倍~
1、摩鼻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鼻翼外缘的中点迎香穴20次。
迎香穴位置:
在秋季容易出现鼻塞、流涕,经常做这个动作可缓解此类不适症状。
2、摩喉
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住咽喉。
端坐或站立,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3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3遍。
这个小动作有利咽、止咳、化痰的作用。
此外,“秋不收,冬不藏”,肾必然会受伤。寒露节气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艾灸时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以肾经的腧穴为主,不能离开“养收”的原则。
艾灸肾俞、命门、肺俞、关元穴,能润肺益胃、补益肝肾,如果想养好身体为入冬打基础,那就千万别错过。
寒露秋凉,露水盈盈,秋明空旷的季节即将过去,天寒夜长的冬季即将到来。
做好寒露时节的养生保健工作,能有效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减少冬季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
现在正好有空的话,不妨放下手机,一起做一做舒展运动,让身体在这寒露时节轻松一下吧~
愿大家在这天冷露寒的深秋,都能正确调养,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