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小雪时节后,寒湿淅沥、阴盛阳衰、肃杀万物,但却也是一年补虚季的开始!
此时人体的五脏内气血也是一年中最强的,正确进补都能被我们很好的消化吸收,是一年中“补虚”的最好时候,一定得利用好!
《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小雪之后,调理主要以驱外寒,清虚火,藏精养肾,平衡阴阳为主。
1、清内火
天冷时,人们避寒就温,过早开暖气、食用辛辣刺激、重口味食物,如火锅、辣椒、油炸食品。
这些往往会使体内热气蕴结,形成“内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
口唇鼻腔干燥、嗓子发炎、口腔溃疡、口干口苦、大便干燥难解、尿黄等,这些都是内火旺盛的表现!
橘杏小锦囊:
冬季,可以多喝由萝卜、白菜、羊肉等食材做成的热汤,润肺清热,非常适合在小雪时节食用。
白萝卜煮水,还有理气、健脾、清热利尿的作用,可促消化、防流感。
另外,如果出现燥热咳嗽(干咳或痰少,不易咯出,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吃一个蒸熟的梨,有止咳功效。
2、清抑郁
小雪节气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心情易受天气影响,容易引发抑郁情绪。
此时应调节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多沟通交流,舒解心结。
橘杏小锦囊: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认为“喜伤心、悲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七情过极对人体内脏有很大损伤。
小雪时节万物闭藏,人体阳气潜藏于内,情绪方面也要顺时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平时心情不畅时,可多做做深呼吸、擦膻中,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
节气前后气候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有旧疾、抵抗力较弱的朋友,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发病或病情加重。
相关统计有显示,心脏病、中风、哮喘等疾病多发于节气前后和半夜。
《黄帝内经》曰:“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当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超过身体的应变能力时,人就会生病。
所以我们尤其要在这个时候学点"规矩"保健康!
(1)日常起居
早卧晚起,保证睡眠;温和运动,以动生阳。
天气逐渐寒冷时,室内运动更为合适,年老体弱者尤需避开清晨、傍晚等气温较低的时段外出锻炼。
(2)日常穿戴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不能受风寒。
所以,外出时要穿戴帽子、围巾,以保护阳气,勤脱勤着。
衣服酌情增减,随增随减,在温暖的室内不要捂得太严,以温暖不出汗为好,到温度较低的地方及时添加衣服,避免一冷一热。
(3)日常保养
注意脚部保暖,经常用温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4)日常饮食
在小雪时节,食用一些黑色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比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葚等,能够迅速帮我们恢复身体热量。
小雪节气时自然界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养生要遵循“养藏”的原则。
1、补肾
【太溪穴位置】:
每晚按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像冬季有经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手脚冰凉、足跟痛的朋友,平时可以多按揉太溪穴,有助于补益肾气,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以上不适。
尤其是冬天手脚冰冷,怎么也睡不热的朋友,不妨试试睡前按揉刺激太溪穴,极其有效!
方法: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次按30下即可。
2、养肝气
“肝主藏血,肝主筋,主条达,其华在爪。”血液的顺畅流动,需要肝气辅助,如果肝气舒畅,血流通畅,同样血液通畅能反过来影响肝气。
"握手"养肝,调畅肝气!
用力握拳再松开,可以调畅肝气,使肝气归于平和。
【动作要点】
双手呈握固姿势,大拇指的指尖抵着无名指的根部,其余四指回握大拇指,微微用力像手里握着宝贝一样。
双手在一握一松之间,促进血液的循环,到达养肝的目的。
中老年朋友冬天在外面走的时候,如果感到冷,可以试着边走边握固,或者手放在口袋中握固,能抵御寒冷,防止寒邪入侵。
平时学点养生知识,其实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自己,即使气候如何变化,我们也能从容应对,守护好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小雪来临,极易伤身!跟着老师,咱们一起为冬季健康扎稳根,更为来年春天养精蓄锐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