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生都要说到静心养心,保持心态的平衡?

作者:小编 日期:2020-06-05 19:40:32 点击数:

在很多的养生文章中,都提过必要的一点,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态平和。但是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我们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能大悲大怒让情绪瞬间高昂或者低落,更不能发怒大吼大叫,要保持养心静心。

为什么养生都要说到静心养心,保持心态的平衡?(图1)

今天小橘杏就在为大家解读这些问题。


为什么要静养身心?


在中医中有七情,分别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虽然看起来只是七种不同的情绪,这七情又对应了五行,划分为五志。

木—肝—怒,火—心—喜,土—脾—思,金—肺—忧(悲),水—肾—恐(惊),情绪的不稳定就会直接影响到五脏,出现相应的脏腑表现。相关的病症,也常被叫做“情志病”。

为什么养生都要说到静心养心,保持心态的平衡?(图2)


大怒伤肝,如目睛红赤、胸胁疼痛甚至并发高血压、脑中风等疾病。


过喜伤心,在大喜过后会耗散心气,出现气短、胸闷头晕等不舒服。


忧思伤脾,过于忧思会使得气机郁结,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疼等等。


过悲则伤肺,过于悲伤,会造成气机耗散太过,出现气短,甚至喘憋等不适。


过于惊恐则会伤肾,惊恐之后会导致气机下行,出现肾的固摄能力下降,表现为小便不利、遗尿或者大便失禁等。


现代人情志病的现象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而且欲望也在不断的增多,人们不堪重负,心理上又不能疏导,释怀,就会出现各种不适。但是这种不适身体上虽然没有太大的问题,却又是自身承受不了的。

《养性延命录》中说到:“喜怒无常,过之为害”。《管子》中将“善心、定心、全心、大心”作为最理想的一种心理状态,又将这些作为修养内心的一个标准,这都说明了情志调节的重要意义。


情为所需 宣纳有度


情志,通常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这些是我们作为人必不可少的情感变化。看到喜欢的东西会开心,被欺负了会生气,这都是我们对于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

它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但是如果过度而不能疏泄,就会反而伤人。有句老话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很多人其实心中抱有心事和委屈,满腔不屈但是也不发泄出来,眼泪和血一起往自己里面吞。

为什么养生都要说到静心养心,保持心态的平衡?(图3)

有的人性格比较内向的,心思很重,他们就算是有愤怒也不会发泄出来,这样长久下来,自然损害身体。在五脏中,肝脏主疏泄,有调节情志的作用,它的特性像是一棵树,喜欢向四面八方伸张,不喜欢憋着压着,有什么就要说什么。


而如果有了情绪不发泄出去,就像是把一棵树的树枝和树根都用绳子捆绑起来了,让它无法舒展条达,生闷气的时候会感觉自己胸膛往下的位置鼓着东西。

从中医来说,这就是肝气郁结,肝气郁结也往往会变生他病。

如此而言,我们调节情志,首先是放宽心胸,不要有过度的情绪波动;但是如果有了情绪,也需要适时释放,不要放在心中,这样只会伤害自己,损坏身心。


平和宁静 怡养心神


调节情志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更加“平和宁静”。所谓平和宁静,就是恭顺、谦逊、安静、不偏激,平正谐和并懂得调和。这既指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指自己的精神状态。

想要达到平和宁静,我们可以经常外出踏青,感受大自然的力量,面对空旷的大地和天空宣泄自己的心情,清新空气以及草木的勃勃生机会使身心得到涤荡。

为什么养生都要说到静心养心,保持心态的平衡?(图4)

但是这段时间出去的时候还是要记得戴好口罩哦,防护第一。如果不选择出去的话,也可以在家里多看看书,读一些老子、庄子,不一定要从中学到什么,只要能够沉静心思,就能够帮助自己怡养心神。也可以听轻音乐,但是不建议听打击乐和摇滚,多听慢一点的音乐,比如说民谣,或者比较平稳的音乐、能够让你感觉清新愉悦的音乐。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改变自己的心态,遇到事情不必急躁也不必害怕,用心态平和的去处理对待,不必和人怒目相对,伤害自己。拥有好的心态,方能帷幄生命的变化,修心怡情,静心养身,这是小橘杏对每一个人最美好的祝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