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院墙外的石榴树吐出第一簇火红,池塘里的睡莲悄然展颜,随着麦浪翻涌的窸窣声,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
立夏时节,天地万物进入"阳盛于外"的生长旺季。此时,人体阳气外浮,恰如枝头青杏初成,虽生机勃勃却娇嫩易伤。
且夏季气候炎热,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盛。
但立夏正处于春夏交替时期,此时心阳始旺而未盛,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易受寒而伤阳,因此养心护阳是立夏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立夏过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这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的缘故。
因此,饮食宜清淡,以养心补脾为主,可以多吃红枣、莲子、百合、赤小豆、薏苡仁等。

此外,多进粥汤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早、晚食粥,午餐喝汤,既能止渴解暑,又能养护脾胃。
今天白术给大家分享3个适合立夏喝的粥:
食材:干莲子30g,干百合10g,鸡蛋1个,红糖或冰糖适量。做法:锅中加清水600ml,倒入百合、莲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然后打入鸡蛋并搅成蛋花,再加入适量红糖或冰糖,搅拌约5分钟待其完全融化,即可食用。做法:酸枣仁和茯苓拍碎后,一起放入锅中煎煮5分钟,然后放入粳米,熬煮成粥即可食用。功效:养心补脾、安神助眠,适用于老年性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盗汗或心脏烦热、躁渴不得睡卧。
食材: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红枣5枚、冰糖适量做法:薏苡仁、赤小豆洗净,放入养生壶或者砂锅中小火慢煮1小时加红枣、冰糖煮10分钟至豆烂。

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同时身体的免疫功能也相对减弱,此时不妨常按以下这3个穴位,帮助大家清心安神降心火!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治疗心脏问题的要穴。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大家平时感到心脏不舒服、心悸、心痛、胸闷的时候,可以按一按内关穴,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起到和胃降逆的作用,有的朋友一坐车就晕车,出个远门太受罪,这个时候用内关穴就可以缓解。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具有清心泄热,开窍醒神的功效。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统领思考、意志。刺激劳宫穴可以防治心痛、烦闷、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还能健脑益智,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除此之外,它还是个“急救穴”,如遇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在及时送医的同时,可点按劳宫穴进行缓解。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具有补心益气,宁神开窍的功效。此穴是手少阴心经腧穴,也是心经的原穴,可以说是心经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很多与心脏有关的疾病都可以用神门穴来调理。比如日常可能会出现的心慌、心痛、心悸、心神不宁等常见症状,可以按揉神门穴来缓解。像冠心病、心绞痛这类疾病,它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1、早睡早起,重视午休
夏季昼长夜短,人体也需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则为最佳的睡眠方式。
①子觉,即晚上23点之前要睡觉,7点左右起床,不要熬夜。②午觉,即在中午11点-13点入睡,30分钟左右即可,此时阳气充足,有利于收敛养阳。午休后不要立刻起床,静卧10分钟起床最佳。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储备;而夏季则需通过锻炼来增强新陈代谢,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但也要避免剧烈运动而大汗导致的伤津耗气,因此夏季锻炼应以晨练为主、缓慢运动最佳,如散步、五禽戏、太乙游龙拳等。立夏之后,气温升高,心阳旺盛,容易烦闷、情绪波动大。因此,立夏养生要调养情志。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情绪的平稳,避免大悲大喜、心浮气躁,以防气血运行受阻,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可以做一些有助于凝神静气的事情,如读书、写字、打坐、下棋等,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烦闷躁郁。此外,夏季防暑不要过度贪凉,特别是初夏阳升,饮食冰冷会使人体阳气受损,损伤脾胃。同时要避免洗凉水澡,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以防寒邪入侵。- 安然度夏做3事:早睡早起、重视午休、适度运动、戒躁戒凉
朋友们,立夏养生就聊到这里了,大家看完不妨花1秒钟将【立夏节气养生要点】分享出去,让身边的亲朋好友趁着立夏节气都能养好身体,给夏天打个好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