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最近走在街上,是不是感觉风没那么刺骨,空气也湿润了些?还有不少地方已经逐渐开启了淅淅沥沥的降雨模式。
没错,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 —— 雨水。此时,降雨开始,雨量也会慢慢增多,宣告着春天的脚步愈发紧凑。
不过,虽已入春,可春寒却仍未完全褪去,早晚温差较大,冷空气时不时还会 “杀个回马枪”。
与此同时,随着降水的增多,湿气也在逐渐增加,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在这样乍暖还寒又湿气渐重的环境里,人体易受寒湿邪侵袭,引发呼吸道疾病、脾胃不适、关节痛等风湿类疾病......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健康度过雨水后的15天呢?接下来,白术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雨水时节的养生要点,记得收藏噢~
要点一:养阳防寒
要点二:健脾祛湿
即使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但是大部分地区依旧有些寒冷,同时随着雨水增多,湿气也比较重,尤其是南方地区。
湿气重,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雨水前后要着重养护脾脏。
1、饮食调理
《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减酸宜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
因此雨水饮食可以多吃甘味食物,比如山药、大枣、扁豆、胡萝卜、芋头、土豆、南瓜、桂圆等。少吃酸味食物,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说到养脾胃,还不得不提到一个千古名方,那就是四神汤。
吃法:每周食用2-3次即可,不宜过量,以免滋腻影响消化。
2、穴位保健
除了饮食调理,我们可以通过艾灸穴位的方式祛除体内湿气,强健脾胃。大家可以选择脾俞穴和阴陵泉穴,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
要点三:梳理肝气
饮食上建议大家多吃青色食物,“青色入肝经”,像菠菜、绿豆、韭菜、苦瓜等,都有养肝血、疏肝气的作用。
此外,白术还建议大家注意以下两点;
泡茶时在杯中放入5~6朵玫瑰花蕾,然后冲入沸水,加盖闷几分钟即可饮用。
2、艾灸护肝阳
冬春交替之时,天地间生机萌动,万物繁荣,人体内阳气开始生发。
此时艾灸对全年的健身防病十分有利,建议艾灸肝俞、太冲来养护肝脏。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中医认为艾灸肝俞穴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功效。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肝经的输穴。太冲位于足部的背侧,是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连接的部位,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
同时“太冲穴”还是著名的消气穴,具有疏肝理气、调节情绪的作用。容易生气的人,可以常用点按推揉、艾灸的方式来排泄肝气、养护肝脏。
寒气未退湿气至,疏肝健脾正当时!
这份雨水养生攻略千万要收好,别忘了分享给亲朋好友,大家一起正确防寒、祛湿、健脾、舒肝!